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友情:幼时邻居、中学同校、(3)

来源:中学理科园地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10-1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1950年6月,他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撰写好博士论文:《筑核的光波蜕变》,顺利通过答辩,8月20日,26岁的邓稼先取得博士学位。 邓稼先出国仅用了23个

1950年6月,他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撰写好博士论文:《筑核的光波蜕变》,顺利通过答辩,8月20日,26岁的邓稼先取得博士学位。

邓稼先出国仅用了23个月就取得博士学位,掌握了当时处于世界最前沿的理论核物理科学,为将来卓越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根基。

8月29日,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,邓稼先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,远渡重洋,和190多名留学生还有学者,回到祖国的蓝天下。

从那时起,邓稼先就与杨振宁分开走了,他们在各自的人生路上创造、专研、奉献……。

1950年10月,26岁的邓稼先进入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,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,一做就是八年。

1958年春天,一项神圣的使命赋予邓稼先还显稚嫩的肩膀上,他被选作研制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主攻手。他明白他所选择的,也知道他将要付出的,他和一批核武器研制的先驱者一道,在这个神秘而荆棘的领域里开始了艰难的起步。

此后,群众性场合再也看不见他的身影。邓稼先消失在家人的视线里,亲朋好友都无从寻觅他的踪迹,连他的妻子许鹿希也不清楚丈夫的具体情况,只知他在执行着一项异常重要的工作。

1964年10月16日15时,神州升起第一朵蘑菇云,全国人民为之欢腾。

当杨振宁听到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后激动不已,他还不知道他的挚友邓稼先是原子弹的设计者。那时,杨振宁的科研成就硕果累累,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,在学术界地位举足轻重,是多个国家科学院院士。

邓稼先经常对人说:“杨振宁在规范场方面的造诣非常高。其指导作用将以世纪来计量。他在规范场的成就,也应该获一次诺贝尔奖。”

1971年杨振宁先飞巴黎,向中国驻法使馆提出探亲申请。他在中国大使馆一杯茶还没喝完,签证手续已全部办妥。

杨振宁飞抵上海后,接待人员在机场为他安排日程,并请他列出想要会见的人员名单。杨振宁渴望见到久别的亲朋好友,邓稼先是他首列的人员之一。

两位阔别了二十多年的挚友再度见面,他们思潮涌动,感慨万千!

杨振宁在北京的日子,因为邓稼先的陪伴,丰富而充实。但他并不知道,因为迎接他,邓稼先才从大西北的“学习班”给放回来的,此前他和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已经“被学习”了四个月。

多年的辛勤,多年的付出,邓稼先过早地有了白发,与杨振宁相比,他显得苍老疲惫。

杨振宁问邓稼先在哪里工作,邓稼先回答说:“北京以外。”杨振宁又问是什么单位?邓稼先回答:“京外单位。”

回到家里,杨振宁问弟弟振汉,什么叫京外单位?杨振汉说:“哪里有京外单位,是他不便告诉你。”

杨振宁已意识到邓稼先的难言之隐,于是在以后的谈话中,小心翼翼地避而不问他的工作情况,但是心中的疑云久久不能散去。

结束在北京的行程,杨振宁要去上海,临登机前,在停机坪栅栏口,他突然回身对相送的邓稼先说:“我听说,有一个叫寒春的美国人曾经参与原子弹工作,这是真的吗?”邓稼先回答杨振宁,他觉得没有,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,然后告诉杨振宁。

邓稼先把这个情况向领导汇报了。一直汇报到周恩来总理那儿,周总理明确指示:可以让邓稼先如实告诉杨杨振宁,中国的原子弹、氢弹,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,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。

1971年8月16日,在杨振宁离开上海经巴黎飞美国的前夕,上海市领导在上海大厦为杨振宁饯行。席间,一位工作人员走到杨振宁身边,递上一个信封,说是北京派专人送来的。

杨振宁接过信封,撕开。信中写道:“振宁:你好!上次你问的问题,周恩来总理让我如实告诉你:中国的原子弹、氢弹,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,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……。”

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杨振宁极大的感情震荡。他低头读着信,一时热泪满眶,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……。

他为了民族而自豪,也为了邓稼先而感到骄傲。以他的应变能力,风度傲然,令人很难看到内里。他在人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,是因为他在海外盼望过的强国梦,被他的老同学实现了。中国人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。

1972年杨振宁再次回国,来到了邓稼先家做客。俩人谈话的时候,又默契,又幽默。在他面前,邓稼先更多的时候保持倾听的姿态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学理科园地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lkyd.cn/zonghexinwen/2021/1018/1541.html



上一篇:江西中考迎来“改革”,理科地位可能不保?有
下一篇:湖北理科女状元唐楚玥:725分考进北大,网友:

中学理科园地投稿 | 中学理科园地编辑部| 中学理科园地版面费 | 中学理科园地论文发表 | 中学理科园地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学理科园地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