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友情:幼时邻居、中学同校、(2)

来源:中学理科园地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10-1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1937年,卢沟桥上的枪炮声,打乱了老百姓的日子,打破了学生充实而快乐的校园生活。战乱时的离别总是匆匆而又无奈,北平沦陷前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

1937年,卢沟桥上的枪炮声,打乱了老百姓的日子,打破了学生充实而快乐的校园生活。战乱时的离别总是匆匆而又无奈,北平沦陷前,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南开大学全体师生组织步行,长途跋涉去湖南长沙,在那儿组建国立临时大学复课。1938年2月,临时大学又迁往昆明,在市郊起伏不平的丘陵间建起西南联合大学。

杨振宁随父亲杨武之举家随校迁徙,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因患肺结核,咯血不止,只好留在北平。1939年,邓稼先在崇德中学读到高一时,学校被迫停办,他又进入志成中学读高二。1940年他随大姐邓仲先,来到大后方,转入重庆江津国立九中,当时他的四叔邓季宣是九中校长,邓稼先去那里入读高三。

杨振宁于1938年秋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,本科学习结束后又继续进修了两年硕士研究生课程。邓稼先高中毕业后来到昆明,于1941年也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,与杨振宁同系。他们在奔波求学的道路上又见面了,他俩共有3年的时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。

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,西南联大,物资匮乏、教学设备简陋,再加上日军飞机轰炸对人身安全的威胁,学习生活条件非常艰苦。

在这样动荡不定的环境里,联大校方依然想方设法保证高质量的教学。物理系从北平运来的一批教学和实验仪器,这时更显得非常宝贵。为了防止仪器受损,师生们把仪器放在大口径的空汽油桶里,再在地上挖一个大坑,使用完毕立即放进坑内。

西南联大的校舍是茅草顶的土坯房,窗户没有安装起来,刮风的时候,书本乱飞,必须用东西压着。下起雨来,漏雨是避免不了的。课桌不够,大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听课。“呜一鸣”的警报响起来,师生们又得赶紧跑警报。

杨振宁和邓稼先跑警报的时候,就一起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专业书籍,共同讨论物理学上的问题。当时老师们采取启发式教学,疑难问题要求学生们自己去阅读和讨论,这两个天赋异禀的大学生,常常各抒己见,求同存异。

西南联大的学习生活,对杨振宁和邓稼先一生都很重要。他们汲取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,在残酷的战争和艰苦的生活中锤炼了意志,他们的友情也越来越浓厚深重。同时这两个青年亲身体验到民族被蹂躏的痛苦,他们发愤图强,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,将来为国家复兴贡献一份心力。

1945年抗战胜利!杨振宁已经硕士毕业,考取了公费留学,8月28日去往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。同年,邓稼先也在西南联大毕业。西南联大中的各校:清华、北大、南开分别迁回北方原址。邓稼先随校北上,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助教。

1947年,邓稼先也考取了公费留美研究生。在赴美之前,他写信征求杨振宁的意见,到美国哪所大学就读较为合适。

杨振宁听说邓稼先也考取了公费留美,高兴之余经过仔细斟酌,给老同学选取了印第安纳普渡大学。第一:此校离杨振宁就读的芝加哥大学很近,两人可以经常见面;第二:普渡大学理工科水平很高,排在美国理工大学的前10名之内:第三:学校收费低廉。

邓稼先欣然采纳了老同学的建议。正好这时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高中毕业后,在哥哥的资助下要去往布朗大学(Brown?University)读工程。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将二儿子杨振平托付给邓稼先,两人结伴而行,于1948年到达旧金山。稼先将振平送到芝加哥振宁处,然后到普渡大学就读。

杨振宁当时刚从芝加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,留校担任讲师。他月薪375美元,承担弟弟的大学费用,并供给他每月的宿膳费。

邓稼先初到美国学习,还没拿到奖学金的时候,经济上比较拮据,虽说是公费留学,但是官费有限。常常是杨振宁资助给邓稼先一部分生活费,一直等到他拿奖学金时。

1949年暑假,邓稼先来到芝加哥,和杨振宁兄弟俩相聚。他们同住在校内的一间房子里,一起煮饭、游玩、谈论……,重温儿时的情景。这是他们在美相聚时间最长的一次,一段欢乐温馨的时光。在杨振宁和稼邓先的家里,至今仍保存着他们当时合拍的照片。

暑假过后,杨振宁应聘去普林斯顿研究所工作。邓稼先、杨振平继续求学。1950年,杨振宁在美国与杜聿明先生的女儿杜致礼结为伉俪,并在美国定居,从事理论物理的科学研究。

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后,邓稼先的心情激动不已,无法平静,他仿佛听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祖国的渴望与呼唤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学理科园地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lkyd.cn/zonghexinwen/2021/1018/1541.html



上一篇:江西中考迎来“改革”,理科地位可能不保?有
下一篇:湖北理科女状元唐楚玥:725分考进北大,网友:

中学理科园地投稿 | 中学理科园地编辑部| 中学理科园地版面费 | 中学理科园地论文发表 | 中学理科园地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学理科园地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