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教育要唤起饥饿感

来源:中学理科园地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0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求知欲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动力,也应该是学生求学和要求进步的始发点,顺理成章它就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发力点。当老师站在讲台上,望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,和低头玩

求知欲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动力,也应该是学生求学和要求进步的始发点,顺理成章它就成为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和发力点。当老师站在讲台上,望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,和低头玩手机或睡觉的学生时,心里肯定在想,我怎么能让他们看我讲、听我说?批评和奖励的作用时效相当有限,而且容易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疲劳,那么该如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,唤醒他们求学的初心和本心?笔者觉得对这个问题的解决,是决定每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起作用的关键一步。

就像吃饭喝水一样,学习知识也有饥饱之分,人在感觉饱了或没有食欲的时候,一般不会强迫自己吃饭。大脑应该像胃肠一样有自己的工作节律和强度限制,我们应该尊重这种自然规律,而不是想当然、自以为是地认为大脑有无限空间,它的工作毫无节律,只要我们强输硬灌它就会欣然接受。另外,我们常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,连教育心理学也承认人的学习是有动机、有选择的,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、愿意花时间记忆背诵和思考,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和需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。否则,就算你的学生由于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,考试取得了好成绩,但实际应用时还是“不会”“没学过”“不知道”,老师又该情何以堪。

那么,“怎么做?”摆在了我们面前,笔者觉得除了改良教学方法,改善教育环境等,唤起学生的求知欲,即对知识的饥饿感很重要。饥饿从何而来?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。

一、“饥饿”来源于对知识的向往

为了学好知识,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正确认识“知识”和“知识的学习过程”。“知识”是符合文明方向的,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结果的总和[1],在这里知识是名词。也有人从汉字词源、心理学来解释,“知”表示感知、信息的接受。“识”表示区别、辨别。在这里“知识”是动词。所以我们可以说“知识”既表示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的过程,也表示探索的结果。所以学习“知识”一方面要学习知识的内容,另外也要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。因此学习不是死记硬背,不能照搬照抄,不仅要“知其然”,还要“知其所以然”,在学习中需要主动思考和辨别,通过实践或观察分析,验证所学,运用所学,才能增长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。

“知识就是力量”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,最早由培根提出,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能丰富人的思想,增长人的见识,使人变得更聪明,通过获得的知识可以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。知识有这么好的作用,为什么我们不让学生先了解之后再学习呢?比如语文教学中语法的教学,老师会先展示一些语法错误的语句让学生辨别,有些话说出来有可能引起哄堂大笑,这样学生们就知道了说话、写句子是有规矩的,不遵守规矩,写出来的句子可能会让别人误会或成为笑话。所以关于“知识价值”的展示,会使学生发觉知识的欠缺,从而产生追求知识的欲望,进一步产生对知识的向往。就像买卖商品一样,买家先要了解商品的用途,确定为个人需要,才肯付出代价去获得。

“知识就是力量”的下半句为“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”。我们大多数人包括老师在内,更重视知识的内容,忽略应用知识的技能和方法,这也是现代教学的短板。在教学中是“授之以鱼”,还是“授之以渔”,我们当然要选择后者。拿我周围的事例打比方,比如医学院学生在学习心电图时,一般是课堂书本教学,学生没有亲手操作和试错的机会,对心电图没有直观和生动的认识,虽然老师把工作原理、图纸分析讲得十分清楚,但在后期的临床工作中,能实际操作并成功读懂图的学生寥寥无几,这项技术还要在以后的实习、培训,甚至实际工作中反复学习巩固。这样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就大打折扣了,也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,更不要说对知识的向往了。

所以笔者认为知识学习最好能还原知识的本来模样,从实践中来,到实践中去。这一点语文教学做得比较好,不管是字、词、句,还是文章写作,都是从优秀的课文中学习,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、理解知识、掌握知识。其他学科可以效仿这样的教学模式。比如物理知识来源于观察、实验与验证,那么我们的教学是否可以从它的源头开始呢?而不是先让学生知道要发生什么,它的原理是什么,然后再验证和计算。现在老师们好像更注重学生科学原理记住没有,计算过程对不对,计算结果对不对,而不关心它的真正意义何在。这是不是本末倒置呢?这怎么能体现科学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?又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呢?

文章来源:《中学理科园地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lkyd.cn/qikandaodu/2021/0708/1419.html



上一篇:政治选考阅卷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年月浙
下一篇:我们班的哆啦梦

中学理科园地投稿 | 中学理科园地编辑部| 中学理科园地版面费 | 中学理科园地论文发表 | 中学理科园地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中学理科园地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